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

专栏

首页 > 专栏 > 医院介绍

【节气养生】清明时节注重疏肝、健脾、护阳,从这六大方面来养生调理!

2024-04-11

【节气养生】清明时节注重疏肝、健脾、护阳,从这六大方面来养生调理!

清明时节雨纷纷,

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
借问酒家何处有,

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 

清明节

清明,乃天清地明之意,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别的日子,既是节气,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

清明时节气候温暖,草木萌动,杏桃开花,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、欣欣向荣的感觉。清明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此时,南方地区气候清爽温暖、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。对于春季的养生,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、万物始生的特点,春气通于肝,肝气旺于春季,肝木克脾土,升发太过或气机阻滞,均可引起消化系统疾患。故清明节气养生应延续疏肝、健脾、护阳的养生之道。

 

一、防湿寒

 

清明这段时间南方雨水开始增多,容易导致人体湿气过重,我们说脾主运化,运化水湿。脾虚了以后,水湿运化不利,就会出现湿邪、身体浊重的感觉。所以在这个时候健脾除湿也很重要, 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,如白菜、萝卜、芋头等。

我们可以用陈皮+白术,煮水代茶饮,也有很好的健脾除湿的功效。

 

 

 

二、辰时要起床

 

 

有意识地调整作息,早睡早起。7时至9时是辰时,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,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,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,可引起人心躁、喉干、头昏、目浊等不适。

同时,睡好子午觉(即每天11点到13点的午觉和每天23点到凌晨1点的晚觉),以利于肝气的升发,以防春困。

 

三、省酸增甘

 

饮食清淡,少食酸来多吃甘,唐代名医孙思邈曰:“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养脾气”。意思是当春天肝气旺盛,脾胃相对较弱,应当少吃酸味的食品,多添些甜味的饮食,能够补益人体脾胃之气。

简单来说,清明节气饮食记住“两多一少”原则:

01

 

多吃“柔肝”的食物

饮食以温和清补为主,如荠菜、菠菜、山药、银耳、大枣等。

02

 

多吃“祛湿”的食物

可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,如白菜、萝卜、芋头等。

03

 

少吃“生发”的食物

清明时节肝气旺盛,有慢性病者不宜进食竹笋、鸡等。此外,海鱼、咸菜、笋、公鸡等“发物”也应慎食。

 

推荐饮食:茯苓山药莲子粥。成分:茯苓25g,山药50g,莲子25g,猪瘦肉沫50g,粳米200g。茯苓养心安神、健脾利湿,山药益气养阴、健脾补肺益肾,莲子健脾利湿、养心益肾,猪瘦肉补肾养血、滋阴润燥,粳米益脾胃、除烦渴。

 

四、调畅情志

 

清明是高血压的易发季,因为思念亲人,人们情绪波动较大,极易造成血压升高。此外,春时肝气最足、肝火最旺,容易生气发火,怒则伤肝,肝气上逆则易引起高血压、脑中风等病变。正如《素问·举痛论》曰:“怒则气上……怒则气逆。”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少发脾气,使自己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,使精神愉悦,肝气得以疏泄。

建议可配合音乐调畅情志。在五音中,角调为春音,以角音为主音,属木,主生,通于五脏之将军——肝。角调能促进体内气机的上升、宣发和展放。角调式音,是古箫、竹笛等演奏的音乐,其舒展、悠扬、深远,好似枯木逢春,春意盎然。入肝胆之经,可以疏肝利胆,保肝养目,平和血压,夜间休息时听有助益安眠入睡,对于精神不安的人,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。角调式乐曲推荐:《姑苏行》《鹧鸪飞》《春风得意》《江南丝竹乐》《江南好》等。

 

五、和缓运动

清明时节,天气转暖,建议适量运动,运动方式以和缓运动为主,中老年人推荐太极、五禽戏、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。对于年轻人推荐徒步、远足等户外活动为主。

六、穴位按摩

 

清明节气养生以疏肝健脾和护阳为主。推荐穴位:

01

 

期门穴

定位:属足厥阴肝经,位于胸部,乳头直下,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

功效:此穴为肝经的募穴,具有疏肝泻火、理气解郁之效。

按摩方法:以大拇指指腹为着力点,向下按揉,按揉时要按住7-8秒钟,以局部酸胀感为宜,时间为10分钟左右即可。

 

02

 

三交阴

定位:属足太阴脾经,在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。

功效:此穴为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,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汇,能调节脾、肾、肝三经的气血,有健脾益血、调肝补肾、安神助眠等功效。

按摩方法:以大拇指指腹为着力点,向下按揉,按揉时要按住7-8秒钟,以局部酸胀感为宜,时间为10分钟左右即可。

 

· END ·

 

 

 

 

供稿:治未病中心唐宝

编辑:张夙敏

一审:黄剑峰

二审:唐罡、唐晓涛  

审核:何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