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搜索: |
内关,经穴名。内,内部也。关,关卡也。我们手上的内关穴有着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作用,是保护人体的关口。
中医认为,内关穴主要调理全身气机,因此“通”的作用强大,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,有问题都可以找内关,比如心脏病、心悸心慌等,包括妇女的乳腺炎、乳腺增生、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,均可从内关穴着手调理。如被关卡阻挡一样,故而得名。
取穴位置
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内侧,腕横纹中央上2寸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取此穴道时应采用正坐或仰卧,仰掌的姿势。
一功效作用
宁心安神
内关是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要穴、主穴。“心包”是代替心脏行使职权的经络,内关是心脏的关口,在临床中有“心脏病第一穴”之称,可用于多种心脏疾患。
此外,内关也是治疗神志疾病的常用穴。心包经系心脏,心主神明,藏神,刺之可祛邪宁心安神。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,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。因此,常按内关穴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。”按摩内关穴还有补心健脾的功效,可以帮助人体祛除心脾邪火;按摩内关穴如打开城门,让心中的苦闷之气、脾胃上逆之气从此离开。常按内关穴可以说是补泻兼得。
和胃降逆
内关是治疗胃部疾病的要穴。为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于阴维脉,联络三焦经,能疏通三焦气机,降逆和胃,起到镇痛、止吐、解痉的治疗作用,尤善治呕吐,有“止吐第一穴”之称。
常和中脘、足三里合用,被称为“胃三针”,专治各种胃疾。
穴位图示
疏肝理气
内关是疏肝解郁的常用穴。
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“同气相求”,内关穴通阴维,阴维会期门(肝募穴),故内关可平肝潜阳,疏肝解郁,常和太冲合用。
急救要穴
内关是急救要穴之一。心包代心受邪,心主血脉,故心包经也主脉所生病,用之可醒脑开窍、宣闭固脱,对心阳虚衰、休克、低血压、中暑、晕厥等症皆有急救的作用,常和人中、涌泉合用。
穴位图示
二保健方法
1️⃣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穴,食指托住外关穴(在腕关节背侧、内关穴相对),两指同时按压,一捏一松50下;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穴50下。
2️⃣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穴50下,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穴50下。
三注意事项
按摩内关穴来调整心脏功能时,最佳的时间段是晚上7~9点。按揉的力度不要太大,应当以自己感觉酸胀为度;如果艾灸,则以温和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。
按摩时应保持呼吸平顺,不要憋气。每次按摩时间宜20~30分钟。
指导专家
张建松
副主任医师
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理事,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,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中医心病分会常务理事,郴州市胸痛中心全市模式专家组副组长。
2007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,先后在湘雅二医院、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学习。从事临床工作16年,擅长运用中西医学治疗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,以及冠脉介入及先心病、肺高压疾病的诊治。
坐诊时间:周三下午,周五上午
坐诊地点:郴州市中医医院门诊3楼经典科一诊室
内一(经典)科简介
内一(经典)科是湖南省内首家中医经典临床医疗科室,是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,科室以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,融汇各名中医经验救治各种急危重症、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。
科室与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研究基地(全国第一家中医经典科)建立专科联盟。突破专科病种限制,回归经典中医原貌,以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代谢疾病为主攻方向,兼顾其他专科疾病及疑难杂症,主要收治病种包括心力衰竭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病、冠心病、肺心病、心肌病、慢性咳嗽、支气管哮喘、肺部感染、失眠、慢性腹泻、便秘、颈腰腿痛、痛风、风湿免疫类疾病等。
科室理念:中医为主,西为中用,传承经典,守护健康。
特色医疗
科室主要运用经典中医理论、全国名医大师经验为指导,以中医手段为主导,积极开展中医传统特色外治法(常规针法、火针、头针、平衡针、穴位贴敷、中药膏方、中药封包、药熨火龙灸、脐灸、隔物灸、李氏虎符铜砭刮痧、药物罐、平衡罐、耳穴压豆、耳穴刮痧等);科室配有心电监护、无创呼吸机、除颤仪等现代医学救治设备。科室运用经方和中医特色外治法,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手段,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。
内一科(经典科)门诊排班表
点击图片查看
科室地址:门诊四楼名医馆八诊室,门诊三楼内科五诊室,住院部7楼
咨询电话:0735-2287187
供稿:内一(经典)科符静瑜
编辑:张夙敏
一审:肖玲
二审:唐罡、唐晓涛
终审:何平
湘ICP备17004659号-1
Copyright © 2019 郴州市中医医院 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RCK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,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