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搜索: |
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,此时降雨开始增多,乍暖还寒,天气变化不定,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,此时节寒中有湿,且万物生发之时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、尘螨、霉菌等开始增多,因此要注意预防以下疾病:
一、防过敏
为了预防过敏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01了解并远离过敏原
了解自己过敏的物质,尽量避免接触。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、尘螨、霉菌等。保持室内空气清洁,定期开窗通风,减少室内过敏原的浓度。
02保持皮肤清洁
用温水洗脸,选用温和的洗面奶,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。洗完脸后,用毛巾轻轻拍干,避免用力擦拭。
03佩戴口罩和眼镜
在户外活动时,佩戴口罩和眼镜可以减少过敏原的吸入和接触。
04增强免疫力
保持充足的睡眠,适当的锻炼,均衡的饮食,都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,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。
05及时就医
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,如呼吸困难、喉头水肿等,应立即就医。
防湿邪与倒春寒
湿邪主要由于春季雨水多,人体在雨水的长期“滋润”下,可能出现浑身黏腻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泻等症状。这是由于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。因此,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,健脾祛湿,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。
倒春寒则是在雨水节气期间,气温逐渐回升,空气湿度增大,但气温仍然偏低,这是寒去热来的转折初期。特别是老人、产妇、体弱者,如果没有做好保暖工作,湿寒更易深入体内,导致关节炎、感冒、肺炎等疾病高发。
因此预防疾病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01养护脾胃,祛湿邪
春季属肝,肝木易克脾土,脾胃是后天之本,此时养生不当易损伤脾脏。由于降雨增多,湿气加重,容易出现湿邪困脾的情况。因此,雨水节气养生应以疏肝理气、护脾祛湿为主,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。
02保暖调神,平和心气
此时气温变化较大,虽然不比冬季严寒,但因气温转暖,人体毛孔打开,对寒邪的抵抗力会偏弱,更容易感受风邪而感冒。因此,应做好保暖措施,同时保持心平气和,避免情绪波动和心神不宁。
03早睡早起,适当运动
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,有助于预防春困。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,但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出汗,防止寒湿入侵。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,应选择在气温较暖的白天进行。
04省酸增甘,饮食“甘淡”
雨水节气时肝气旺盛,易克脾土。酸性食物会加强肝气升发,因此应少吃酸性食物。相反,甘淡的食物如红枣、蜂蜜等有助于养脾健胃。
05清泻内热
雨水期间可能会出现“倒春寒”现象,此时应做好保暖措施。同时,“倒春寒”容易使人内脏郁热,人们可能会出现口舌干燥、口腔溃烂等情况。因此,应注意“清内热”,多食用新鲜蔬菜、水果等食物。
养生药膳
除了之前提到的养生方法,还可以通过药膳来调理身体。以下是几款适合雨水节气的养生药膳:
01枸杞炖鸡
将枸杞子30克、鸡肉适量、生姜适量一同炖煮,可滋补肝肾、养血明目。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、视力模糊等症状。
02丹参桃仁粥
将丹参10克、桃仁10克、生地15克、大米适量一同煮粥,可活血化瘀、通经止痛。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、闭经等症状。
03茯苓薏米粥
将茯苓15克、薏米30克、大米适量一同煮粥,可健脾利湿、消肿减肥。适用于湿气重引起的水肿、肥胖等症状。
湘ICP备17004659号-1
Copyright © 2019 郴州市中医医院 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RCK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,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